近鳥龍屬(Anchiornis)是一種小型有羽毛的恐龍,屬於手盜龍類的近鳥龍科。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生存年代屬於侏羅紀晚期,是有羽毛的獸腳亞目恐龍。
近鳥龍原本被認為是一種原始的鳥翼類(Avialae),填補了恐龍演化至鳥類的形態學空白階段。在新的標本被發現後,近鳥龍被改歸類於傷齒龍科,是一種原始的近鳥類(Paraves)。由於近鳥龍與赤龍科的小盜龍有許多相似特徵,這縮短了原始近鳥類之間的形態差距。
根據最近的研究,近鳥龍是目前第一個幾乎被詳細檢驗過身體顏色的中生代物種。
近鳥龍具有較長的前肢,手部、前肢、後肢、足部都覆蓋者長羽毛,形成四翼恐龍的形態,與小盜龍相當類似。近鳥龍的前肢帶有11根初級飛羽、10根次級飛羽。前肢的初級飛羽、次級飛羽的長度接近,羽軸纖細,羽片彎曲而形狀對稱,羽毛的尖端鈍圓,顯示前肢的氣動性相當差,無法像小盜龍一樣滑翔飛行。小盜龍與始祖鳥的前肢最長羽毛,位於前肢末端,使前肢的外觀看似狹窄、長而尖的鳥類翅膀。近鳥龍的前肢最長羽毛位於手腕處,使前肢看似長而寬的翅膀,較不具氣動性。
根據研究人員的推測,赫氏近鳥龍的身體羽毛顏色可大致分為灰、黑兩種顏色。頭頂羽毛主要呈紅褐色,頭頂羽毛的基部則呈黑色。面部羽毛則主要為黑色,散布著紅褐色羽毛。前肢、後肢的長羽毛則是黑、白相間,以條紋方式排列。後肢則是灰色羽毛,而腳掌、腳趾則是黑色羽毛。由於被研究的標本缺少尾巴,研究人員無法推測這隻赫氏近鳥龍的羽毛顏色。
總體來說,近鳥龍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恐龍,其羽毛化石為我們提供了關於恐龍外觀和顏色的寶貴信息,同時也揭示了恐龍演化史中的一些重要特徵。這一研究對於理解古代生物的外貌和生活習性提供了重要線索,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這些古代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