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頭龍屬,又稱腫頭龍屬(Pachycephalosaurus),其名稱在希臘文中意為「有厚頭的蜥蜴」。這種恐龍屬於厚頭龍科,是晚白堊紀馬斯垂克階和地獄溪組的代表物種,生存於約7000萬至6600萬年前。厚頭龍屬於二足行走的恐龍,具有顯著的厚顱頂,後肢長且有力,前肢相對較短。牠們的身長可達4.5公尺,重量約450公斤,為目前已知最大型的厚頭龍類恐龍。
厚頭龍的特徵之一是其厚實的顱頂,這使得牠們在物種內可能進行頭部碰撞或打鬥。這一推測來自於牠們的顱頂結構,厚實且堅固,顯示出可能用於領土爭奪或配偶競爭的行為模式。這一特徵在厚頭龍及其近親中尤為明顯,使得牠們在恐龍世界中獨樹一幟。
厚頭龍主要生活在現今美國的蒙大拿州、南達科他州和懷俄明州等地。與牠們共享同一地質年代的還有其他著名的恐龍如暴龍、三角龍、甲龍和愛德蒙托龍等。這些恐龍共同構成了晚白堊紀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
厚頭龍是植食性恐龍,主要以地面上的植物為食。目前發現的化石主要包括一個完整的頭顱骨和一些顱頂部分。這些化石提供了對於厚頭龍生活習性和生態環境的寶貴信息。厚頭龍的模式種為懷俄明厚頭龍(Pachycephalosaurus wyomingensis),最早在1931年由吉爾摩(Gilmore)命名。
此外,厚頭龍屬的研究中還提到兩個可能的異名:冥河龍(Stygimoloch)和龍王龍(Dracorex)。這兩者可能是厚頭龍的成年個體或雄性個體。目前的科學界尚在對這些異名進行深入研究,以確定牠們與厚頭龍的關係。
總的來說,厚頭龍作為晚白堊紀的一種典型恐龍,展示了恐龍多樣性和適應性的驚人範例。牠們的厚顱頂不僅是一個生物學上的奇觀,也為我們提供了了解恐龍社會行為的重要線索。隨著更多化石的發現和研究,我們將進一步揭開厚頭龍及其同類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