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頓龍屬(學名:Edmontosaurus)是一種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約7300萬至6600萬年前)的鴨嘴龍科恐龍,化石主要發現於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地區。這種恐龍以其龐大的體型和獨特的生態特徵成為研究白堊紀晚期恐龍的重要對象。
埃德蒙頓龍的體型相當巨大,平均長度可達13米,體重約6至9噸,最大個體甚至可以達到11.6噸。這使得埃德蒙頓龍成為鴨嘴龍科中最大的成員之一。其模式種帝王埃德蒙頓龍(Edmontosaurus regalis)於1917年由加拿大古生物學家勞倫斯·賴博(Lawrence Lambe)命名,第一個化石則發現於艾伯塔省的馬蹄峽谷組。
埃德蒙頓龍的名字來源於加拿大艾伯塔省的首府埃德蒙頓,該地區發現了大量的埃德蒙頓龍化石。這些恐龍和其他著名的白堊紀晚期恐龍,如暴龍、甲龍、腫頭龍和三角龍,生活在同一個地質年代,特別是美國的地獄溪組。
除了模式種外,埃德蒙頓龍還包括其他已命名種,其中最著名的是連接埃德蒙頓龍(E. annectens),最初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92年命名,當時為破碎龍的一種(Claosaurus annectens)。該種後來長期被歸類為鴨龍(Anatosaurus),直到近年才被重新分類為埃德蒙頓龍屬。
埃德蒙頓龍具有典型的鴨嘴龍科特徵,包括平坦而寬廣的喙狀嘴,適合進食各種植物。這種恐龍是植食性動物,主要以低矮的植物為食,可能也會進食一些高大的灌木和樹葉。其咀嚼系統高度發達,擁有多排牙齒,可以有效地處理大量植物。
埃德蒙頓龍的研究對於了解白堊紀晚期的生態環境和恐龍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這種恐龍的化石保存狀況良好,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使科學家能夠深入了解其生物學特徵和生活習性。通過對埃德蒙頓龍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恐龍時代的生態系統及其演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