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龍(學名:Dreadnoughtus),又稱無畏巨龍,是一種屬於泰坦巨龍類的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約8400萬至6600萬年前的上白堊紀,分布於阿根廷聖克魯斯省的Lecho Formation地層。無畏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陸生脊椎動物,具有可以推算出所有陸地動物中最大的體重。它只包含一個種,模式種是施氏無畏龍(Dreadnoughtus schrani)。這種恐龍的化石相對較完整,與其他巨型泰坦巨龍類相比,保存得更好。
化石發現者肯尼斯·拉科瓦拉將這一恐龍命名為無畏龍,意為“無所畏懼”。他表示:“我認為是時候植食動物成為名副其實環境中最強悍的生物。”[1]
2005年,肯尼斯·拉科瓦拉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聖克魯斯省的Lecho Formation發現了這些化石。由於骨骼非常龐大,而且位於偏遠地區,他的團隊花費了四個南半球夏季的時間才將骨骼完全挖掘出土。最終,經過長途跋涉,包括騾子、繩索和團隊成員,這些化石才被運往費城進行清理和研究。化石的清理和分析工作分別在喬治·梅森大學、喬治·梅森大學自然科學學院以及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進行,並最終永久保存在阿根廷的裡奧加耶戈斯的莫裡納神父博物館(Museo Padre Molina)中。
正模標本MPM-PV 1156由部分骨骼組成,其中包括:頭蓋骨碎片、牙齒、前頸椎、頸肋、多個胸椎和肋骨、腰椎、尾椎以及左前肢和部分腰部的左後肢。此外,還有完整的骨盆、缺失腿部的左後肢、右脛骨、第一和第二跗骨以及第一趾的趾甲。
副模標本MPM-PV 3546是一個較小個體的部分關節連接的顱後骨骼,與正模標本在同一地點發現。這個標本包括一些前頸椎、多個胸椎和肋骨、腰椎、尾椎、骨盆和左股骨。
無畏龍的屬名象徵了其巨大的體型,幾乎使成年個體免受威脅,同時也紀念了發現這一恐龍的國家,即阿根廷。種名schrani則是為了感謝美國企業家亞當·施蘭(Adam Schran)對該研究項目的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