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龍:侏羅紀晚期的巨型蜥腳類恐龍

超龍屬(Supersaurus)是一屬梁龍科的蜥腳類恐龍,生存於侏儸紀晚期(約1億5300萬年前)的北美洲。其模式種為薇薇安超龍(Supersaurus vivianae),於1972年在科羅拉多州的莫里遜組中間的叢盆段被發現。這一標本是由德塔的薇薇安·瓊斯所發現,並於1985年由詹姆斯·詹森正式命名。

超龍的體型巨大,估計身長可達33至34公尺,體重約31.8至36.3噸,是已知體型最長的恐龍之一。最初描述的超龍標本包括一些大型的單獨骨頭,如一個巨大的頸椎,其長度達到138公分,是已知最大的頸椎之一。這些骨頭顯示,超龍擁有長頸和相對輕盈的體格,類似於其他梁龍科成員。

在超龍的標本中,編號WDC DMJ-021的標本較為完整,顯示其解剖構造與迷惑龍相似,但身體更為輕盈,頸部特別加長,使其成為已知頸部最長的蜥腳類之一。這一標本於1986年在懷俄明州被發現,並於2007年被正式描述和歸入超龍屬。

超龍的化石主要來自於莫里遜組第五層帶,這一地質年代可追溯至提通階。除了薇薇安超龍之外,還有一個潛在的第二個種,洛里尼楊超龍(S. lourinhanensis),來自葡萄牙的同時代地層,然而目前該種被認為屬於獨立的迪涅魯龍屬。

超龍的發現和研究對於理解梁龍科蜥腳類恐龍的多樣性和生物學特性具有重要意義。儘管其標本數量有限,但超龍憑藉其巨大的體型和相對良好的保存狀態,成為研究侏羅紀晚期大型蜥腳類恐龍的重要對象。通過對這些標本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們得以重建這些巨型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態環境,進一步豐富了對恐龍時代的認識。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類.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