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泳龍(學名:Lusonectes,意為「葡萄牙的游泳者」)是一種已滅絕的蛇頸龍科,化石發現於葡萄牙阿利亞達什的早侏羅世(托阿爾階)沉積物中。正模標本MG33包括部分顱骨及連接的下頜骨,是由法國古生物學家亨利·埃米利·索瓦日在19世紀在葡萄牙穆爾特代附近的聖吉奧組(São Gião Formation)發現的。
葡萄牙泳龍的命名者是亞當·史密斯、里卡多·阿勞霍和奧克塔維歐·馬帝尤斯,於2012年首次命名,模式種為索氏葡萄牙泳龍(Lusonectes sauvagei)。屬名中的「Luso」意指「葡萄牙的」,而「nectes」在希臘語中意為「游泳者」,以反映其生活方式。
正模標本的特徵包括寬闊的三角形副蝶骨刀片狀突起與後翼間窩一樣長,以及其他獨特的特徵組合。葡萄牙泳龍被歸類為「小鎖龍科薄板龍類」,這在對侏羅紀蛇頸龍亞目的系統發育分析中得到證實,與凱德姆和本森在2010年提出的蛇頸龍科分支圖相一致。
葡萄牙泳龍是目前唯一一種具有明確診斷性特徵的葡萄牙蛇頸龍類。其發現對於理解這個地區早侏羅世蛇頸龍類的演化和多樣性提供了重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