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球歷史的關鍵時刻: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也被稱為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地球歷史上一次重大的生物滅絕事件,發生在約6600萬年前。這次事件導致了大量生物的滅絕,其中包括所有非鳥類恐龍、滄龍科、蛇頸龍目、翼龍目和菊石亞綱。然而,鳥類和哺乳類幸存下來,並成為新生代的主要動物。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被認為是地球歷史上第五次以及最近一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它標誌著中生代的結束和新生代的開始,新生代一直延續至今。儘管這次滅絕事件讓恐龍滅絕成為人們熟知的一個話題,但在地球歷史上,它只能排到第四位,而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生物滅絕事件是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當時地球約有95%的生物種類滅絕。

科學家們對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的原因提出了多種假設,其中包括小行星或彗星的撞擊事件以及長時間的火山爆發。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等隕石坑的形成與火山爆發與白堊紀—古近紀界線時間相近,因此被認為是這次滅絕事件的可能主因。這些事件導致大量灰塵進入大氣層,阻礙了陽光照射,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對全球生態系產生了影響。

判定白堊紀—古近紀界線的方法是通過地層中富含銥的黏土層,而恐龍化石僅發現在這一界線的下層,表明它們在滅絕事件發生時或之前迅速滅絕。雖然少數恐龍化石在界線之上發現,但這些化石可能是由侵蝕等作用帶離原本地點,並沉積在較年輕的沉積層中。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對地球歷史和生物演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是科學家們長期研究的焦點之一。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類.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