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塔隆柯龍:白堊紀巨型首領蜥蜴

富塔隆柯龍(Futalognkosaurus)是一屬巨大的植食性泰坦巨龍類恐龍,其名稱意為「巨大的首領蜥蜴」。這個名字來自馬普切語,其中「futa」意為「巨大」,「loñko」意為「首領」,因此富塔隆柯龍也被譯作「巨酋龍」。其化石發現於阿根廷內烏肯省的波特佐羅組地層,地質年代可追溯到白堊紀晚期的科尼亞克階,約8700萬年前。

2000年3月,當巴雷萊斯湖北岸的水位下降,暴露出一個尾椎化石,這成為富塔隆柯龍的首次發現。隨後,考古學家在該地點進行了多次挖掘,至2007年已經發掘出超過1000件化石。這些化石包括了至少三個富塔隆柯龍個體,其中一個標本保存非常完整,包含了14個頸椎、10個胸椎、前段尾椎、薦骨、髂骨、恥骨和坐骨,約70%的骨骼得以重建。這使得富塔隆柯龍成為當時最完整的巨型恐龍之一。

富塔隆柯龍的發現地點也揭示了當時的環境條件。在該地層中,除了恐龍化石,還發現了魚類和樹葉化石,這表明當時的巴塔哥尼亞地區擁有溫暖的熱帶氣候。這些化石不僅為科學家提供了富塔隆柯龍生活的環境背景,也幫助重建了當時的生態系統。

富塔隆柯龍的模式種為杜氏富塔隆柯龍(Futalognkosaurus dukei),由豪爾赫·奧蘭多·卡爾沃和其他學者於2007年正式命名。種名是為了紀念贊助此次化石發掘的杜克能源阿根廷公司。富塔隆柯龍的身軀巨大,長達26米,是一種典型的四足植食性恐龍,其脊椎和骨盆的結構特徵顯示出其獨特的適應性。

總之,富塔隆柯龍不僅以其龐大的體型和完整的化石著稱,還為我們提供了關於白堊紀晚期南美洲恐龍生態系統的重要資訊。這一發現不僅豐富了我們對泰坦巨龍類恐龍的認識,也為探索古代氣候和生態系統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類.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