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普龍屬:晚白堊世的巨型掠食者

馬普龍屬(Mapusaurus)是生活於約9700萬至9300萬年前晚白堊世的巨型鯊齒龍科恐龍,主要分布在現今阿根廷地區。馬普龍的名字來源於馬普切語中的“Mapu”(大地)和希臘語中的“sauros”(蜥蜴),意為“大地蜥蜴”。其模式種為玫瑰馬普龍(Mapusaurus roseae),是由羅多爾夫·科里亞(Rodolf Coria)和菲力·柯里(Phil Currie)於2006年命名的。

馬普龍的化石最早於1997至2001年間,在阿根廷Cañadón del Gato地區的烏因庫爾組地層中發現。這些化石包括多具不同個體的骨骼,展示了馬普龍的多樣性和不同生長階段。模式種玫瑰馬普龍的命名,則是取自發現化石的玫瑰色岩層以及贊助者羅斯·萊頓的名字。

馬普龍是種巨型獸腳類恐龍,體型與南方巨獸龍相似,最大的個體身長可達12.6公尺(41英尺),體重約5公噸(5.5短噸)。其骨骼特徵顯示,馬普龍擁有較長而纖細的腿骨、較深且狹窄的顱骨,以及與南方巨獸龍相比顯得更高的神經棘。這些特徵表明,馬普龍是一種適合高速追捕獵物的掠食者,可能以大型蜥腳類恐龍為主要食物來源。

馬普龍的發現,不僅豐富了鯊齒龍科的多樣性,還提供了關於晚白堊世大型掠食者的寶貴資料。其與南方巨獸龍的相似性和區別,對於研究這類恐龍的演化和生態有著重要意義。此外,馬普龍化石的集中分布,暗示了這些恐龍可能具有群體生活的習性,這在大型獸腳類恐龍中是相對罕見的。

總之,馬普龍屬是一種具有重要古生物學價值的巨型掠食恐龍,其發現為我們了解晚白堊世的生態系統提供了關鍵線索,並進一步揭示了鯊齒龍科恐龍的多樣性和進化歷程。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類.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