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晚白堊世之謎:平椎龍屬的故事

《平椎龍屬》是一種已滅絕的蛇頸龍類,生存於約7400萬至67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化石發現於加拿大馬蹄峽谷組,目前歸類於薄板龍科,但科學家對其確切的分類仍有一些爭議。

這個古老的生物的學名「Leurospondylus」源自希臘語,結合了「leuros」(平坦的)和「spondylos」(椎骨)。而模式種「終末平椎龍」(Leurospondylus ultimus)之名取自拉丁語,意指其是已知蛇頸龍類化石中最晚被發現的一個。

正模標本是一個幼年個體,包含12節椎骨,雖然這僅被視為其椎骨數量的估算。根據這些特徵,科學家推測這種龍的身長約為2米左右。然而,由於化石的幼年特徵,這一屬的科學分類仍然充滿爭議。有觀點認為它可能是某已知物種的幼年個體,或者屬於一個尚未被確定的分類群。

平椎龍的化石發現於加拿大阿爾伯塔省馬蹄峽谷組的埃德蒙頓岩層,位於半鹹水古環境中。這使科學家們得以推測,蛇頸龍類可能在早期演化階段棲息於河流和河口灣。然而,對於幼年個體是在淡水中長大後離開,還是繼續留在淡水中的生態習性尚無定論。

總體而言,《平椎龍屬》的化石發現為科學家提供了瞭解蛇頸龍類演化歷程和生態環境的重要線索,同時也突顯了古代生物學研究中仍存有許多謎團等待解開。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類.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