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尼烏斯龍:早侏羅世的蛇頸龍之謎

阿米尼烏斯龍(Arminisaurus)是一種生存在早侏羅世的蛇頸龍類,屬於上龍科下的一個獨特屬。這種古老的海生爬行動物在德國的博肯霍斯特2號黏土坑中被發現,其正模標本由化石收集者洛薩·舒茨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收集,後來被交給業餘古生物學家西格弗里德·舒茨。於2017年,由斯萬·薩克斯和班傑明·基爾描述並正式命名為阿米尼烏斯龍,以致敬古代克魯西部落的首領阿米尼烏斯及地區的地質研究者。

這種蛇頸龍的正模標本相對完整,包括了一個不完整的下頜骨、牙齒、椎骨、肩帶和鰭狀肢的部分材料。雖然標本只有約40%的完整度,但足以提供研究者有關阿米尼烏斯龍外形和解剖特徵的重要信息。

阿米尼烏斯龍的化石發現地點位於德國的博肯霍斯特2號黏土坑,這個地區的地質特徵在命名中也得到了致敬。這種蛇頸龍的學名中的「Arminisaurus」不僅代表「阿米尼烏斯的蜥蜴」,同時也紀念了德國地區在古代歷史中的一場著名戰役。

阿米尼烏斯龍的身長估計在3到4公尺之間,是一種相對中等大小的蛇頸龍。這種海生爬行動物生活在早侏羅世的海洋環境中,其生態和食性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由於標本的發現相對較新,阿米尼烏斯龍的研究將有助於深化我們對早侏羅世海洋生態系統的了解,並對蛇頸龍演化歷史提供寶貴的資訊。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類.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