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角龍屬:晚白堊紀的厚頭龍類

劍角龍(Stegoceras)是一種植食性恐龍,屬於鳥臀目厚頭龍亞目,生存於大約7700萬至74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地區。這種恐龍的身長約2公尺,以其特徵性的頭顱骨而聞名。

勞倫斯·賴博(Lawrence Lambe)在1902年首次描述了劍角龍,其學名源自希臘語,意為「有角的頭頂」。劍角龍的化石非常完整,因此常被用來作為研究其他厚頭龍類恐龍的模型。最初,劍角龍被誤認為是傷齒龍的近親,直到1945年發現了頭顱骨,才揭示出與傷齒龍的顯著差異,這一誤解才得以解決。

劍角龍的顱頂特別厚,最厚處達到3吋,並在頭部後側擁有一圈骨突。有學者認為這些特徵可能用於求偶時的頭部碰撞行為,類似現今某些哺乳動物的角鬥。然而,也有其他理論認為這些顱頂可能用於防禦或展示,但至今仍未有確鑿證據支持這些假設。

劍角龍的尾部基部具有擴大的腔室,其功能至今仍不清楚。對於劍角龍如何使用其強壯的頭部進行碰撞行為,研究者之間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些研究支持劍角龍以側面或胸部進行相互碰撞,而非直接用頭部對撞,這樣可以減少對頸部及腦部的損傷風險。

總體而言,劍角龍作為厚頭龍類的代表,不僅展示了這一恐龍演化支的獨特適應性和行為特徵,也為我們提供了瞭解白堊紀末期北美洲生態系統的重要窗口。劍角龍的研究仍在持續進行,新的發現和技術進步有望進一步揭示這些古代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態角色。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類.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