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獵龍屬:寮國早白堊世獨特棘龍科恐龍

魚獵龍屬(Ichthyovenator)是一種生存於約1.25億至1.13億年前早白堊世阿普第階的棘龍科恐龍,發現於寮國的沙灣拿吉盆地。該屬的模式種為寮國魚獵龍(Ichthyovenator laosensis),由古生物學家羅南·艾倫等人於2012年進行敘述。

魚獵龍的化石是在2010年於沙灣拿吉省的沙灣拿吉盆地上砂岩組中發現的,標本包括一具沒有頭骨和四肢的部分骨骼,隨後被確認為一個新的棘龍科物種。正模標本的編號為MDS BK10-01至15,其中包含部分帶有關節、保存完好的背椎、骨盆和尾椎,但缺乏頭骨等部分。

這種恐龍的身體估計長度在8.5至10.5公尺之間,體重約2.4公噸。它的牙齒呈圓錐形,直而無鋸齒。與其他棘龍科不同的是,魚獵龍的背部和臀部帆呈正弦曲線狀,分成兩個獨立的帆,這在已知的該科成員中是獨特的。它的背椎神經棘高度異常增加,形成一個升起的背帆,而骶骨的帆則呈現圓形。

魚獵龍被認為是一種水生恐龍,其牙齒的形狀和棘龍科的特徵顯示,它可能以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為食。帆的存在可能用於性展示或物種識別。在其生態位上,魚獵龍與其他棘龍科成員共享棲息地,可能與蜥腳類、鳥腳類恐龍以及水生動物如雙殼類、魚類和海龜等共同生活。

整體而言,魚獵龍屬是棘龍科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物種,其獨特的形態和生態特徵使其在恐龍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類.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